浅析钧窑瓷器的釉色成因

文章来源:尹家钧窑

浅析钧窑瓷器的釉色成因

尹建中

钧窑瓷器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而且独产禹州神垕镇,以其独特而神奇的自然窑变釉色著称于世,倍受人们的青睐。从封建社会时代起它就是一种只贡皇宫贵族们清赏雅玩的高档品,曾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可见其被人们的重视程度之高。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与其它瓷不同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含有少量的铜,经过烧制釉色青中带红,犹如蓝天中的晚霞,而且色泽深浅不一,变化丰富,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我国传统高温色釉重要的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青釉系统。从原始青瓷到清代、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耀州窑、官窑、哥窑、汝窑等基本上都以烧造青瓷为主。在宋代以前,青瓷是我国陶瓷生产中的主流。宋代钧窑瓷器开始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境界。也成就了钧瓷在瓷林中的地位,那么这种色彩缤纷,瑰丽夺目的釉色效果是怎样烧成的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烧造经验现归纳如下:

钧瓷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形成这样神奇釉色的主要原因经陶瓷专家分析是:钧釉和一般的陶瓷釉不一样,它是一种典型的二液分相釉。什么是二液分相釉?就是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的小颗粒。这种小颗粒称为分散相。钧釉的分散相是一种富含二氧化硅的液滴状玻璃,连续相为富含磷的玻璃。分散相的粒度介于40—200微米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要小得多,因此能按瑞利定律散射短波光,使釉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根据化学分析结果,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是三氧化二铝含量低而二氧化硅还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钧釉的红色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红釉含有0.1—0.3%的氧化铜,还含有差不多数量的二氧化锡。钧釉的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熔合的结果。钧瓷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250℃—1270℃之间,采用还原气氛,还原还可以使三氧化二铁的含量降低,以便使分相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这是由于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二铝在硅酸盐玻璃的网状体中所起的作用及为相似。在还原气氛中是不允许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太高的。二次复烧时,随着窑内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浓淡不同变化,多种化学元素在高温下的呈色不同,先用氧化焰烧,当釉开始熔融流动时用还原气氛,因为铜等多种元素的还原作用,使得钧瓷釉面呈现红里通紫,紫里有蓝,蓝里泛青,青中有红,红紫掩映,婉如蓝色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缤纷,相映交辉。因此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等词句形容钧瓷的窑变色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钧瓷釉色越加丰富多彩,在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后,现代人基本上掌握了钧瓷釉色配方的规律,逐渐也明白了窑变烧成的具体原因,揭开了钧瓷窑变秘密,烧造出更加神奇的釉色。尤其是近几年,从几届钧瓷展评会上可以看出来,现代钧瓷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珍品精品辈出。从釉色到造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给世人增添了无尽的艺术享受。